找到相关内容447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『空义』谈中观与唯识

    今天已是末法时代,末法时代最严重的事是『邪正』已搞不清楚了,所以现在谈断贪嗔痴不高明,要谈断邪见,先把握正见。六根本烦恼一定要从见惑先突破,消除疑、慢,然後再进一步推到贪嗔痴,因为贪嗔痴是二、...佛教是从佛灭百年的部派佛教开始,才逐渐重视『空』的思想;到了佛灭五百年,大乘应运而生的时候,就开始大量的运用空、大量的谈空。  从印度的历史上来看印度的大乘可以发现,印度的大乘,地位最重耍的还是中观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4243083.html
  •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寶釋義

    p. 425 提 要: 彌勒採取瑜伽行派的實踐次弟,作『現觀莊嚴論』:以智境、四加行道和法身等八大綱領解釋『般若經』。解脫軍研究般若,根據中道無自性的義理,寫了一本揉合般若經文的論釋 ── ...修道次弟,以一切相智、道相智、一切智(智境)、圓滿眾相加行、頂加行、漸次加行、剎那現證菩提加行(四加行道),和法身()等八事作為綱領,每一個綱領下面又分出若干要義(項目),總共以八大綱領和七十要義...

    陳玉蛟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3244038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2)

    故;此之二空总依境、行、上立。如是十六空,《显扬》同一建立。复有异门。《大论》七十七,加此无所得,说十七空;《般若》第三分则立十九,加所缘、增上、乐无(四禅天)。又二会则立十八,于十六空除相空,加自共相、不可得、自性种。一会则立二十,同上分自共相为二,又加散空。勘之可知(《中边述记》卷一具引)。第五空性成立。总括颂云:无染应自脱,无净应无,非染非不染,本净由客染。盖染净是境,解脱是行,得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944210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2)

    得须陀洹果不?”各位都知道,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这四个名词代表了跟佛出家的弟子所达到的四种修行境界,也称初果、二、四。中国佛教界一般称之为小乘圣者。其实小乘这个名称,并不妥当,容易...复杂的表相,用分析的方法,将之还原至基本因素,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治我们执著情绪的习气。   我先举一个例子,各位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因何而生?现在请各位开始想像。我们有样东西,一只纯金的结婚戒指,一个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444332.html
  • 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

    因缘果报的道理,  并且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自己的命运。   圣贤中,有证悟深浅的差别;如罗汉有初果罗汉、二罗汉、罗汉、四罗汉;菩萨有贤、十地。此皆是因为这念心染、净之差别,而有位阶上的不同,...关系之介说(二)  若希望全世界的命运光明、安乐,   每个人就要先从自己做起,   从这一念心做起;   心就是因,   有因即有,   因缘果报与命运有著很大的关联。   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是相互...

    惟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044499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学(1)

    不能精勤修敬三宝,懒惰懈怠,欲求道果,而作是言:“我今不用余下,唯求得彼阿罗汉。”亦为时人之所嗤笑,如彼愚者无有异。(求那毗地译《百喻经·重楼喻》)  2.问曰:“檀有何等利益故,菩萨住般若...为大将,能伏悭敌。檀为妙果,天人所爱。檀为净道,贤圣所游。檀为积善福德之门。檀为立事聚众之缘。檀为善行受果之种。檀为福业善人之相。檀破贫穷,断恶道。檀能全获福乐之。檀为涅槃之初缘,入善人聚中之要法...

    张中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844569.html
  • 问题答问篇(1)

    是修行者得到证悟的位。到达这个位有四个阶段:断除了见惑的叫做须陀洹果,即初果。进而断除思惑,按照其浅深粗细不同而有斯陀含(二)和阿那含()。到了阿罗汉的位(四),见惑、思惑都已断尽,...会凋谢、枯萎,即证明它是无常的。通常我们说,人的感受有种,即: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。苦受当然是苦,乐受依佛法说也是苦,这是坏苦。譬如健康、美丽,这是快乐,但当失去了健康、美丽时,痛苦就跟随而来;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044976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(别行篇)

    二俗众俱坐、命不命别。后明道众或坐不坐、学无学分。道即、凡夫可知。未办谓所证道、未破谓所断惑。” 归敬仪云“今有安坐像前、情无敬让。可谓无事受罪、枉坏身心。如上果尚立、...南山律在家备览 略编(学者宜先详览卷首之例言及目表然后再阅正文) 别行篇   别行篇中分为六门┬一敬佛仪相           ├二入寺法式           ├造像塔寺       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弘一大师|南山律在家备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045018.html
  • 略谈灭尽定

    有部的立场上,说菩萨不能入灭尽定,其原因在于他们对菩萨的观念与大乘有所不同。有部所谈的菩萨在未证菩提之前,都是属于异生,而灭尽定无论是大小乘都一致公认是以上所修的定,所以尊者世友才说:“若菩萨能入...  大  纲  一、前 言  二、灭尽定之思想背景  、灭尽定与死亡的差别  四、有心与无心之诤  五、灭尽定与无想定之差别  六、灭尽定与解脱之关系  七、菩萨能否入灭尽定  (一)菩萨的特色 ...

    释印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3745245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(1)

    类:一是“见行”(修空摩地)。二是“爱行”(修无愿摩地)。[19] 另,有部亦主张修证者的证入,有渐登初果,或直入二的不同。[20]  话说回来,其实有部别观四谛的根本意趣,是说明在...涵意。有部以为:要说于苦谛无有疑惑,即其余谛同时无有疑惑的话,这应该是指证入位之圣者而言,因为初果才正式尽疑,故不应诠释为在加行位的凡夫所能办到的事。四谛有各别的四个行相,性质不同,不能说观见了“苦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245314.html